首页 >> 经济

世界微动态丨为国寻金60余载,交出2810余吨“金色答卷”

2023-01-12 16:18:13 来源:大众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11日晚,华灯璀璨的“齐鲁时代楷模”发布厅,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自1958年建队以来,六队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相继发现了48条含金石英矿脉,让濒临绝境的玲珑金矿田一夜之间焕发新的生机。

65年来,六队人转战在齐鲁大地,穿梭于华夏山水,交出一份份“金色答卷”。截至目前,六队共探明特大型金矿14处、大中小型金矿128处,完成钻探进尺500万米,相当于600多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已探明黄金储量2810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岩金储量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

地质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的队找不到,六大队来了准行!”“点石成金”的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六队人的青春热血和无悔付出。

现场访谈环节中,六队退休职工杨永芹讲述了女儿错认自己为“阿姨”的故事。杨永芹常年离家,孩子只能托给长辈照顾。有一年过年时,杨永芹给女儿买了她喜欢的礼物。女儿很喜欢这些礼物,但是始终不肯开口叫妈妈。直到晚上睡觉时,女儿才小心地问奶奶:“阿姨给我的这些东西,她要不要了?她走的时候还要带走吗?”讲到辛酸处,杨永芹潸然泪下。

1965年,六队队员在莱州金城镇焦家村的一处麦田勘探时,发现了一带长势特别好的小麦。勘探人员判断,长势好的小麦刚好处于断裂带,按照传统理论,底下不可能有金矿。但是六队人不迷信权威,根据其他地质信息作出判断,毅然决然挖开了那条断裂带,果然发现了一座大金矿!这一发现打破了国际认定的“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论断,填补了世界金矿类型和成矿理论的空白,推动了中国黄金储量的划时代大跨越。

2019年,为了进一步验证地下深部的赋矿情况,六队人依托水旺庄项目的前期成果,向地下3000米发起新的冲锋。面对深钻卡钻难题,队员田国亮灵光一闪,提出治疗心脑血管和钻探有很多类似之处,而泥浆号称钻探的“血液”,泥浆黏度越高,泵压越高,对深钻非常不利。团队通过不断调整泥浆配方,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最终将该区域见矿深度推进至地下3000米以下。

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张裕之,在一个肺叶被切去三分之二又患有严重关节炎的情况下,仍坚持每天和同事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蹚着冰冷的海水去三山岛矿区选点、钻孔、取样。1985年,他参与完成的“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然而,在布满鲜花的领奖台上,人们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他在荣誉到来之前,把生命熔铸在了闪闪的黄金之中。“地质三代”范家盟,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艰苦勘查十个月,让“英雄地质队”的旗帜飘扬在了死亡之海。六队队员李瑞波的妻子杨青青,因为地质勘探工作,丈夫缺席了结婚筹备、孕期、孩子出生等很多重要时刻,但是她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为他筑起坚实的后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6名六队代表从荣光大道出场,立下铮铮誓言,接过了代表着“齐鲁时代楷模”的奖章和证书。全省16市的地标大屏灯光闪烁,共同向六队致敬。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六队代表、现场观众以及烟台、威海两个分会场观众同步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今夜,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荣光闪耀齐鲁大地!

标签: 山东省地矿局 齐鲁大地 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