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焦点热议:今年,威海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774个!

2023-03-30 11:15:27 来源:大众日报

3月29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住建、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2023年重点项目有关情况。


(资料图片)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大抓经济的重中之重,对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着力提升重点项目“谋”的水平、“服”的能力、“促”的力度,持续发挥项目牵引拉动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前,共研究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774个,总投资335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0.3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5%、27.4%。

01

在重点项目的谋划上

主要着眼六个重点领域安排

着眼国家省重大战略布局。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把战略愿景项目化、把项目落实具体化。谋划37个项目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102项重大工程体系,其中华能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等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争取106个项目列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第一批项目库,乳山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已纳入省三年行动计划;力争80个项目入选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库。

着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先进制造业项目数量实现了5连增,由2019年的不足100个、2020年的刚过100个,到今年大幅度增长到485个。从产业分布看,八大产业集群项目408个,总投资近千亿。这些项目当中,工业技改项目287个、新引进实施及扩产能项目198个。项目的实施将推动传统产业创新突破、转型升级、膨胀发展,实现存量变革;同时,也会引入新生力量、新兴产业,实现增量扩张。既优化了产业结构,又改善了投资结构,所有制造业项目中,民间投资占比90%以上,高技术投资占比超过30%。

着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将新能源产业明确为威海第八大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年内重点谋划实施新能源产业项目31个,其中新能源应用开发项目15个,装备制造项目16个,加快打造荣成核能、乳山海上风电装备、文登多元储能三大产业基地,威海有望在3-5年内将新能源产业培育成投资、营收“双千亿”集群,既会改善威海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结构,又会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着眼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深挖威海海洋产业优势,谋划重点项目81个,实施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加快全域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建设涉及冷链物流项目29个,推动贯通“国家骨干冷链基地、冷链集配中心、两端网点”三级节点网络,提升威海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成效。

着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谋划“七网”基础设施项目149个。以群众最为关注的重大交通设施为例,总投资297亿元、总长193公里的莱荣高铁项目将于年内竣工验收、开通运营后,威海将迈入全域高铁时代,实现胶东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4小时快速交通圈,将与正在推进的港产城融合、荣乌高速、G18文双高速、威海新机场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同构建起威海陆海空联动、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着眼民生补短板强弱项。谋划城建重点工程127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80个,其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并同步进行适老化改造、燃气设施更新。此类项目都是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02

在重点项目服务保障上

实行分级分类分层次管理

在项目推进上,对105个省级重点项目,由省政府、省发改给予要素保障、调度推进、按月通报;对669个市县重点项目,由市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服务调度,按月通报进度。

在项目服务上,222个省市重点项目,由33位市级领导联系分包;552个县级重点项目,由所在区市领导联系分包,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及部门服务情况,提供“一对一”定向服务。

在项目统筹上,将774个项目划分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工业、城建、乡村振兴、海洋产业6大类,分别由市发改、科技、工信、住建、农业农村、海洋发展等6个部门分类调度服务。目前,项目清单已在威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发布,也欢迎市民了解监督。

下一步,威海市发改委将依托“1+6”项目推进体系,利用市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及APP等智慧化手段,即时发现、反馈、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紧抓项目策划生成,为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要素跟踪服务,并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通报,推动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格局,把威海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增后劲”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2023年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是如何谋划设计的?

科技创新项目是打基础、利长远、谋未来的,威海自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年度计划管理,增强了创新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储备了一批好技术、新动能,全市年平均争取上级资金约4亿元,其中70%来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威海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第33位。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4位,企业创新指数全省第1,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2023年,威海市科技局围绕全市重点产业,聚焦8条创新链,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共谋划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26项,项目计划总投资89.39亿元,年度投资27.83亿元,较上年度计划投资提高6.6%。项目筛选时重点把握两项原则,一是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二是符合新产品、新技术,重大平台,工艺、模式创新三大支持方向。具体编制过程中,突出三大特点:

突出创新链体系建设布局。围绕全市八大产业集群和10条优势产业链,体系化布局建设医药医疗器械创新链、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创新链等八条创新链,依托各创新链骨干企业实施,推动创新链专班、专家团队与企业“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凝练卡脖子技术、链条式技术、体系化技术、有裂变前景的颠覆性技术等四类重大关键技术107项,符合条件的纳入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储备库,实现立项实施一批、发掘储备一批。

突出“大创新”布局。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局核心位置,推动创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高端、重大、示范和辐射带动,重点围绕技术、产品、平台、模式等创新一体化发展来设计安排。具体包括:一是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的重大创新项目。有的是面向国家战略,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有的是面向行业前沿,研发新产品,超前布局未来;有的是面向企业需求,实现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重大创新平台,涵盖了省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主要进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研发设备、引进高端人才、开展技术研发等。三是工艺、模式创新,工艺创新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的升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科研组织管理的创新,如以“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方式组织实施的科技示范工程。

突出省市县三级联动。把省里重点立项支持威海实施的重大创新工程项目、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全部纳入年度计划协同推进,包含省里批复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20项和已推荐申报2023年度省级项目指南的35项;还涵盖了已批复建设的省实验室、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和7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对县域创新的统筹指导,发挥县域在科技创新中“上下衔接”的枢纽和支撑作用,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市县两级共建的创新平台也一并纳入,重点考核其成果转化和产出效能。

★今年工业重点项目总体情况如何,下步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今年共安排工业重点项目281个,总投资948.5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87.1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新建项目130个,2023年计划投资225.6亿元,同比增长85.2%;续建项目151个,2023年计划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长37.9%。

从投资规模看,总投资10亿元(含)以上项目19个;1亿元(含)-10亿元项目168个;1亿元以下项目94个。2023年计划投资10亿元(含)以上项目4个;1亿元(含)-10亿元项目89个;1亿元以下项目188个。

从产业分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项目35个,2023年计划投资36.3亿元;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项目32个,2023年计划投资35.8亿元;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项目78个,2023年计划投资61.4亿元;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50个,2023年计划投资70.4亿元;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项目23个,2023年计划投资15.9亿元;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产业集群项目25个,2023年计划投资10.5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9个,2023年计划投资116.5亿元。

下一步,将加强调度服务。健全完善调度服务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每月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项目进行预警。结合威海开展的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项目落地推进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逐条逐项限期办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加强金融推介。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产业基础再造等重点方向,筛选一批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编制《2023年威海市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加强与金融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问题。

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依托市项目管理服务平台,集中要素资源,积极破解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制约问题,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尽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强政策扶持。搭建涉企政策解读推送平台,切实抓好各级政策的宣传贯彻,提高政策知晓度、受益面和获得感。瞄准国家、省市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贷款贴息、智能化改造、股权投资等政策导向,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推荐更多项目获得政策资金支持。

★2023年城建重点项目有哪些特点,当前的推进情况如何?

自2022年7月份起,住建系统就启动2023年城建重点项目遴选工作。市里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逐区逐项目进行研究,对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和调整,最终确定今年计划实施七大类、146项城建重点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72.48亿元。其中,127个项目被列入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70.50亿元,另外市级项目中又有临港区河道整治等18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省重大2个、省补短板15个、省优选1个),年度计划投资51.99亿元。 总体看,2023年城建重点项目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呈现四个鲜明特点。

紧扣全域精致和城市更新主题。项目框架依托《威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提出的七大特色行动,分别是精致社区类、城市特色类、蓝绿网络空间类、畅达交通类、韧性基建类、用地提效类、精致小城镇类。核电供暖管网建设、莱荣高铁乳山站、南海站等一批全域性重大项目,全部列入计划。

突出了“雪中送炭”和民生为本的原则。聚焦城市功能、安全韧性和群众生活短板,优先安排各类民生保障项目。比如,安排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1个,由“八个必改”升级为“十个必改”,受惠群众3.2万户;安排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特别是高区廒上等4个多年未解决的村列入计划;安排高区产业园、乳山开发区、中韩自贸区产业园等一批人才安居项目,其他诸如帝王宫农贸市场改造、燃气附属设施更新等民生项目,做到应列尽列。

注重挖掘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风貌。除了栖霞街、老港区、卫城大院等项目外,今年还安排了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专项,并且纳入了半月湾艺术产业综合体、海运学校地块更新、蜊江港水上运动中心、刘公岛南帮炮台郊野体育公园、柴峰顶生态修复、八河港驿站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新项目,对城市风貌和城市品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重市场化融资,全力减轻财政压力。转变“只花钱、不找钱”的思路,2023年计划投资172.48亿元,其中,国家、省专项补助5.37亿元,市、区两级财政投资39.21亿元,政府性融资23.59亿元,市场化融资104.31亿元,分别占比3.11%、22.73%、13.67%和60.48%。相比2022年,2023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占比下降32.27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和市场化融资占比分别提高了10个和20.59个百分点。

项目方案确定后,立即组织牵头单位对项目计划进行梳理,按季度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督导续建类项目尽快复工复产,逐项核实新建项目手续办理的难点问题,特别是遇到资金、土地、手续办理等障碍的重大项目,协调职能部门干预处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截止2月底,城建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11.21亿元,开工项目61个,开工率41.8%,预计一季度开工率可达75%。

★在谋划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时是如何考量的?如何组织加快项目实施?

乡村振兴,离不开项目的有力支撑,一直以来都将项目建设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自2022年9月份,威海市委农办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突出产业振兴和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开展新一轮项目谋划,切实发挥重点项目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作用,为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提供基础保障。项目筛选过程中主要把握三项标准,一是项目为新建或续建项目,经过充分论证,各项手续比较齐全,2023年6月前能够顺利实施;二是原则上,单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三是立足于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注意筛选乡村产业振兴项目,与乡村振兴联系不紧密的不筛选纳入。经过多轮研究完善,今年全市谋划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8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7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33.9%、76.3%和109%。其中续建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30.1亿元,年度投资9.4亿元;新建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53.8亿元,年度投资39.3亿元。

据统计,截至3月27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共有68个在建,开工率86.1%,完成投资12.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4.9%。从调度情况看,项目建设进度超过预期,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为了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将进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立足当前,全力推动。始终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围绕促复工、推开工,逐个项目明确责任,建立工作台账,不定期地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实地了解项目前期准备和开工实施情况,对每个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督促手续不完备项目尽快完善手续,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强化保障,确保进度。坚持做好在线调度和现场调研,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做到要素优先保障、政策优先提供、服务优先送达,真正做到急项目之所急、解项目之所需。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抓当前”和“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威海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厘清具备的优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全面捕捉项目信息源,谋划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