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近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强担当、练本领、增才干,在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从机关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第一书记聚力乡村“五大振兴”,拓展创新潍坊“三个模式”,切实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把“第一”的定位干成“第一”的实绩,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和组织基石。
第一书记第一担当,乡村振兴一路同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市委组织部、鲁网潍坊共同推出“寻美潍坊第一书记”系列采访活动,讲述“第一书记”群体牢记初心使命,不负群众期盼,勇于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资料图片)
满目葱茏的大棚里,一垄垄的水果西红柿长得正旺,枝条顺索攀援翠绿欲滴,指头肚大的“釜山88”西红柿掩映在茂盛的叶丛中悄然生长,有的已经熟透,红红的煞是可爱。
“目前还在盛果期,能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潍坊昌邑市围子街道南朱家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朱绍伟手捧着刚刚摘下的西红柿,难掩喜悦。
“2021年年底收获大姜后,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我们统一规划开建了40座蔬菜大棚。去年秋天统一种植了‘釜山88’,春节前上市,上市时一二十块钱一斤,现在也能卖六七块。”朱绍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像这样一座大棚2.5亩地,平均亩产15000斤至18000斤,算下来收益要远远高于种植大姜。说起来,这多亏了上级给我们派的第一书记徐鹏飞。”
南朱家寨村地处围子街道东一公里处,共1008人,310户,村民有种植大姜的传统,不过近年来大姜价格浮动很大,村民难以保证有个稳定的收入。另外,大姜需要大量的重体力劳动,也越来越不适应村庄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怎么办?
潍坊市再担保集团业务四部二级经理徐鹏飞2021年10月31日驻村开始工作。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对村里自然环境、传统特色产品等进行梳理分析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村民改变现状的愿望很强烈。
能不能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走出村庄产业困境?
带着问题和想法,徐鹏飞与村两委成员多次赴广饶、寿光、昌乐等地考察种植项目。
“咱都种过大姜,这样的种植方式,咱们也可以搞!”看过之后,大家都觉得好。
“光让村干部去看了还不行,还得让村民们也实地去看看。”徐鹏飞思忖。
于是,几辆大巴车,满载村民,浩浩荡荡从村里出发。走村庄、看大棚,进农户,与对方种植户面对面深聊。眼见的效益,让村民们动了心。
回来后,趁热打铁,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协商,最终决定从本村实际出发,发挥蔬菜种植经验优势,从“支部领办合作社”入手,成立“南寨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增收模式,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特色蔬菜,通过大棚种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快速实现增收致富。
说干就干。不过,在干的过程中,资金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
村集体没有什么可用土地,发展大棚种植必须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盖大棚也需要钱,尽管这些年也积蓄了一些,但缺口还是很大。
在工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徐鹏飞积极对接多家金融机构,与邮储银行及农商行合作开展“创业贴息贷款”业务,为村民提供低息经营性融资360余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村内迅速流传出260余亩土地。2021年11月27日,第一期项目正式动工。次年1月17日,第一批建成的大棚内,栽种下了黄瓜苗,3月初,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就上了市,一斤四元多,村民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860余万元,流转土地320亩,建成标准化冬暖式大棚40个。
合作社带动,村民得实惠,集体增收入。朱绍伟说,村民通过合作社入股,获得了比以前高得多的收益;村集体一方面以土地、配套等入股,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潍坊市再担保集团捐资建设的一个大棚,收益全部归属村集体。“这样村里就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公益事业。”
在南朱家寨村村委,墙上张挂着一张“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标语。
“一抬头就能看见。这对我触动很大。”33岁的徐鹏飞说,“在这儿干第一书记一年多,为村里干了一点实事,我感觉我很幸福。”
“第一书记的职责就是让老百姓更幸福。还要趁着年轻,多干点实事好事。”徐鹏飞说。
标签: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