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5月10日,聚焦济宁文化“两创”暨高质量发展央媒、省媒济宁行媒体活动走进了济宁市第七中学,30余名记者一同感受独具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体验传统文化特色的别样魅力!
“我喜欢画京剧脸谱,在一笔一画中,感受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真的是太好了!”“我喜欢做手工制作,在制作中,感受到手造的别样有趣!”“我爱汉服,从中感受了中国衣服的演进,穿在身上也特别地美!”……在济宁市第七中学的一间大教室里,学生们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墨韵传承》致美课程,是济宁市第七中学“弘·启”系列课程之一,旨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全力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开设国画、簪花、剪纸、纹样、版画等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索国画语言、非遗工艺、民间手艺、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发设计,融合国画、非遗、纹样三大部分,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体会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学校一角的学生菜园里,学生们正在为绿油油的蔬菜松土、除草,体验农稼劳作的快乐。在录音岗亭内外,学生们正在录下青春的声音;在操场上,身着健身衣服的学生正在做着操;表演组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着话剧……整个校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学校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味儿。 据了解,济宁市第七中学于2013年7月在济宁市技师学院原址上创办。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128人。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创办一所理想的现代化学校是济宁七中的办学目标。 济宁市第七中学校长刘辉介绍说:“我校本着"成全·人、成·全人、全·成人”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一所‘全员适应、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家庭适导、学校适所,品牌卓越、受人尊敬的理想学校’为办学目标,秉承‘智园行方,尚善致美’的校训,围绕‘一体两翼’,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家·校·社·网·心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办学特色。” 济宁市第七中学传统文化课程化。编写《国学经典》读本,构建“弘·启”课程体系,培育具有鲜明儒雅学风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课程。“弘”乃弘大之意,出自《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启”启发之意,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弘先贤之道,启学生之心。学校以“校本化”、“特色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课程发展原则,设计(启智)、行方(劳动)课程、尚善(润德)课程、致美(美育)课程和健体(体育)课程的五个类别。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启迪精彩人生智慧。济宁市第七中学在优秀传统文化泽润校园的过程中,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继续守正创新,创造着“文化两创”方面的崭新标杆。
标签: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