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新华全媒+|大河深流清几许——山东构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探访

2023-06-06 18:10:33 来源:新华社

万里黄河,齐鲁入海。在黄河入鲁第一县菏泽市东明县,来自云贵高原的虎杖在黄河滩区安了家。

虎杖种植示范园负责人车发展费了很大劲,才将一棵虎杖从土里拔出:“虎杖根系发达,附着力很强,黏带的土很难用手掰掉。”东明的黄河滩区面积全省最大,虎杖可以有效抓附土壤、保持水土。

2022年6月7日,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的黄河沿岸麦田,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资料图片)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黄河入鲁水质也上了“安全锁”。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照协议约定,2022年山东拨付河南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2022年,黄河干流山东段6个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二类水平,实现了黄河干流入鲁水质安全有效保障、省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口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不断提升。”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郭琦说。

生态脆弱,是黄河流域的千年难题。“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的无奈叹息中,饱含多少期盼。生态保护是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记者沿黄河走访发现,近年来山东强化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成效日益凸显。

从菏泽出发,沿黄河顺流而下,在济南市历城区付家庄黄河岸边,栽植的林木枝头绿意蓬勃。这是济南黄河淤背区郊野公园景观工程,是黄河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黄河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创造黄河沿线滨河郊野公园风貌。

漫步在黄河历城段,草木繁盛,百花争艳,飞鸟嬉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荒凉不再。“以前来这儿的时候还是一片泥沙地。现在都成公园了,环境好,空气也新鲜,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附近居民说。

如今,黄河流域山东段绿化总面积达21.6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济南泺口险工、高青刘春家险工安澜湾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不仅实现了防洪安全,还成为远近游客感受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的打卡地。

2022年9月9日拍摄的位于黄河济南段沿岸的绿色生态景观带(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黄河入海口,百鸟流连处。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生态环境脆弱。曾经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黄河来水来沙量减少等因素叠加影响,自然保护区内部分湿地功能退化,植被发生逆向演替。当游客们仰头观鸟的时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则低下头去,把更多心思放在看水、看草上。

对黄河三角洲来说,缺水是很大的制约。过去,黄河三角洲的湿地补水只能依靠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的自流引水实现。“每年的6月19号到7月10号,就20天左右的时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静说,“但我们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整个湿地并不是这个阶段最需要水。比如说动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春季,湿地对水的需求就很旺盛。但这个时段黄河流量小,却无法靠自流引水实现补水。”

2022年8月,6个引黄闸船全部建设完成。“引黄闸船建成后,就可以用泵,根据动植物的需要随时按需补水。现在保护区引水能力和提水能力由原来的不足44个流量,增加到了现在的131个流量。”刘静说。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补水充足,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019年以来,保护区累计补水5.33亿立方米,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6.2万亩。如今黄河三角洲的鸟类已由1992年187种增加到373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有26种、65种,国家级珍稀鸟类达91种。(新华社记者 张武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