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丝路古镇和孔孟之乡的情缘

2023-09-07 17:25:48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从新疆喀什市出发向东南方向行七十公里,就到了英吉沙县芒辛镇,这是一个拥有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丝路古镇。

9月5日,记者跟随“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芒辛镇。刚下车,一个古色古香、造型别致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沿街的英吉沙小刀售卖店已是人来人往。


【资料图】

走进一家店铺,来自上海的欧耀春夫妇正在挑选刀具,老板阿卜杜拉热情地为他们介绍店里的产品。“我们来这里旅游,在飞机上就听当地人说这里的小刀远近闻名,临走前过来挑几把带回家切肉。”欧耀春花了400元买下3把经典鸽子头造型的烤肉刀。

阿卜杜拉店里的小刀琳琅满目,有多少个花样,他自己也数不清。“我们家五代人都制作小刀,我爸爸那代只是生产,小刀制作完成后都卖给店里;到了我这一代,才开起店铺,还办了合作社。”阿卜杜拉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他还在喀什古城开了三家分店。“我们的生意很好,今年光这个店就销售了140多万元。”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入账情况。

店铺后面就是阿卜杜拉的合作社。宽敞的院子里,十几名工人正在各个加工点忙碌,有的在用锤子有节奏地敲打烧得通红的铁片,有的在精心雕琢刀柄上的花纹。“生产哪种样式的小刀,都是师傅们自己说了算,几乎每把小刀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名师傅每月能净收入五六千元。”阿卜杜拉说,他是喀拉巴什兰干(10)村村民,村里80%以上的农民都在从事小刀制作、销售,还成立了13个合作社,这些年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阿卜杜拉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山东援疆干部的努力。英吉沙县是济宁的对口支援县,针对英吉沙县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特点,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因地制宜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以“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土陶”等为主题,打造了非遗小镇项目,让这些传承千年的老手艺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新产业。

与小刀村毗邻的恰克日库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土陶村。村里的房子外墙,都用黄土和成的泥抹得凹凸不平,有的外墙嵌入式地露出大大小小的陶罐。英吉沙土陶分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型,以琉璃陶最富特色,用河泥作原料,制作上采用古老的轮制手工拉坯,待成型晾干后再上彩釉,最后放入窑内点火烧制成型。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阿卜都热合曼·买买提敏老人的家门前,济宁市援疆指挥部还请山东专家设计、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天壶”,成为“土陶村”的标志物。

“我太太、3个儿子、3个儿媳共7人都能熟练制作土陶,其中以小儿子的技艺最为娴熟,每年制作上万件各类陶制品,年收入20万—40万元。”阿卜都热合曼·买买提敏说。

土陶村的展览馆里,敞亮的展厅展架上摆满了上了釉的土陶制品,有陶罐、陶壶、陶盘等日常用品。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土陶烧制技艺专业的几名学生,正在自治区级传承人依马木·艾力的指导下制作陶碗。

“不少非遗都面临传承难的问题,我们加强非遗传承人团队建设,列支专项援疆资金,实施非遗传承人5年培养计划。”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文化润疆组组长班冬说,援疆教师牵头在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开设土陶烧制技艺和小刀制作两个专业,实行学历教育,培养技术工匠型学员70余名。

在展览馆的展架上,摆放着不少镂空图案的土陶制品。“这是山东来的手艺人制作的,每年山东都会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来我们村交流,这也是两地文化的交流融合的过程,我们的土陶制品有了齐鲁文化的特色。”土陶村景区讲解员努尔艾力说。

班冬介绍,济宁还突出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在扩大国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集中力量一体化打造国学书院与国学公园、国学讲堂,将国学书院项目打造成为文化润疆的亮点工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