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济南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202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稳产保供成效明显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保持连续四年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6.9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296.2万吨,比上年增加3.1万吨,增长1.1%,创历史新高;粮食平均单产407.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5公斤/亩,增长0.9%。畜禽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9.1万吨,增长6.5%,其中,猪肉产量16.9万吨,增长9.5%;牛肉产量2.4万吨,下降15.6%;羊肉产量1.9万吨,增长3.6%;禽肉产量7.9万吨,增长9.5%。牛奶产量43.4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27.0万吨,下降11.5%。
(相关资料图)
工业生产回升向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
坚持创新驱动、工业强市,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稳中加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2.1、2.5、3.0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8.5%,达到全年高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增长11.1%,领先全市平均9.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3.2个百分点。重点中类行业中,化学药品制造、中药饮品加工、中成药生产、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别增长16.1%、24.6%、22.7%、19.7%。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及优质项目谋划推进,持续加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较前三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2%,增速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5.5%,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0.1%,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
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线上消费发展较快
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内需促消费,消费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1亿元,下降4.8%。绿色消费需求逐步增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商品实现零售额104.1亿元,增长87.5%。网上零售等线上消费实现较快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315.8亿元,增长17.4%,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23.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58.2亿元,增长5.2%。32个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0.0%。重点行业持续发挥主引擎作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0.8%、15.8%、14.2%,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5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持续扩大,金融存贷运行稳健
积极推出特色化纾困惠企政策措施,统筹财政资金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0.6%。其中,税收收入693.2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7%。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589.5亿元,同比增长11.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078.0亿元,同比增长12.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物价指数温和上涨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27元,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59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4元,增长5.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9,比上年缩小0.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七涨一降”。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3%、1.0%、1.6%、4.3%、0.6%、0.4%、0.7%;居住价格下降0.2%。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