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裁绮罗,上金口,暗香盈袖锁金扣。翻阅那些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身着旗袍的女子手提口金包,衣香鬓影的身影虽定格当时,但其中蕴含的优雅却随着口金包流传至
追根溯源,却找不出口金包具体的由来,只能从为数不多的老照片里寻得它的身影,粗粗算来,也已愈百岁。作为非遗文化之一,口金包打开的样子很像开口的蟾蜍,而蟾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被赋予着富贵、长生、辟邪等美好的寓意。口金包的包体由布做成,其中便蕴含着布上的艺术——布艺的文化。百变多样的布艺配上形式各异的口金,就搭成了“可盐可甜”,能胜任任何服饰与场合的口金包。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能够制作这种复古优雅的传统口金包的“奇人”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她便是济南市历下区传统口金包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慧。
与布艺结缘,源于张慧自小的耳濡目染。从六七岁起张慧就跟着扬州的外婆学习布艺手艺,看见外婆做的各式物件,张慧欢喜得不得了。回想起来,她笑道:“这手艺,一做就做到了现在。”几十年的坚守随针线在指尖流淌。
现在,张慧已经退休,她说,无论上班还是退休,与布艺、手工打交道似乎从未断过:“我觉得有一部分人天生就是带着使命来的,我就是那部分人。”问起为何一路坚持?她说,创作的艰难她一直努力克服,对理想的追求从未间断。从画稿到最后完工,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可她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做出好的作品时,别人一夸,即使再累,马上就能精神百倍。
作为手艺人,她的手却是“身经百战”,现在手指上还留着过去做活的疤。张慧说,口金包制作共有十二道工序,在样式确定上,其中的面料、刺绣,都大有讲究,上的口金也各式各样。最终组合出来的成品,可以淡雅、可以商务、亦可以紧跟潮流,时尚百搭。本着发扬、传承、创新的理念,张慧不断改良、创新口金包的外观,让口金包面向更多人、更多群体,让非遗走向大众。
传承非遗,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着学艺上的重重困难,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初心。现在的张慧,早已褪去年少的青涩,一路走来尽是收获。未来,她会将非遗介绍给更多人、将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