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每日热闻!城厢物语|黄浦少年路的由来

2023-05-14 19:59:45 来源:上海黄浦


(资料图)

上海老城厢地区是上海的城市之根、发展之源、文化之脉。时至今日,老城厢地区仍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地理心脏、城市窗口、都市名片和文化平台,成为向海内外展示上海传统文化亮点的标志性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宾客。

老路名、老地名,也是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条有历史文化涵义的老街巷、老路名、老地名都是历史的见证,都包含了一段典故,一段历史,一种城市的历史色彩,《城厢物语》将带领大家在上海历史悠久的老城厢展开寻踪之旅。

黄浦少年路,原名“少年路”,它东起西华弄,西到黄家阙路,长度不到一百米。不过,这条路虽然不长,但它蕴藏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列强阴谋武装干涉我国内政,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当时上海启明学校的学生汪龙超会集任雷君、褚永昌、颜定仪、李辅政4人发起成立少年宣讲团,举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决心以改良风俗、开展社会教育为己任,力图通过宣讲活动唤醒广大群众的爱国热忱,进行社会改革使国家强盛起来,不受外侮。

1912年,上海少年宣讲团正式成立,初有团员20人,定警钟为团徽,含警醒国人之意。每逢假日他们分赴上海农村宣讲政治革新和国内外形势,并以改良风俗为讲题广为宣传。

1917年至1918年,办露天学校,把教学与宣讲结合起来,同时推广宣传范围,组织化装演讲部、通俗游艺部,表演音乐、幻灯、歌舞等,增加宣传对象兴趣。

1919年,设公共阅报社,又设通俗图书馆,并编写改良小调数十种,用旧曲调填写新词句,广为宣传,印刷10万余册,流行全国。当年,五四运动爆发,少年宣讲团积极参加,到四乡宣讲,还印了改良小调到处演唱。

1920年春,汪龙超辞去商务书馆职务,专门筹建团所及开展社会教育,夏季设医送诊,冬季又办通俗义务夜校。次年春,在老西门建立上海第一个“公共阅报栏”。

1923年,沪南工巡捐局为表彰少年宣讲团的功绩,把宣讲团所在的道路命名为“少年路”,以资纪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