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第五届奎虚图书奖颁奖仪式暨首期奎虚读书会在省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调研员赵大鹏,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明红等出席了活动,并为获奖代表及单位颁奖。
刘显世馆长在颁奖仪式上指出,奎虚图书奖就是评选山东当代优秀图书,引导关注本土出版,充分发挥省图书馆在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传承地方文明中的津梁作用,营造作者写好书,出版社出好书,读者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并希望获奖代表们,能继续保持创作热情与灵感,创作出更多大众喜爱的作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抒怀。希望出版界的同仁,与图书馆一道,将奎虚图书奖打造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全民阅读品牌,担负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使命责任,为传承弘扬齐鲁文化,续存山东文脉而不懈努力。
本届奎虚图书奖评选活动自2023年2月1日启动以来,共汇集省内出版社2021-2022年度新出版图书3600余种,经奎虚图书奖组委会遴选,结合线上、线下投票,地市图书馆推荐和出版社自荐,最终经由9位专家委员评审,共评选出10种优秀奖图书(其中人文社科类6种、科普类1种,少儿类3种),30种推荐奖图书和3种特别奖图书(其中装帧设计奖1种、主题出版奖1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奖1种),共计43种。根据优秀奖获得数量,山东人民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同时获得出版贡献奖。
(相关资料图)
本届奎虚图书奖与往届相比有很多创新点,使奖项更有包容性,内涵更加丰富。
首先,将特别图书奖由单一奖项调整为系列单项奖,即增设装帧设计奖、主题出版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奖,单项奖可以从优秀奖、推荐奖中产生,奖项和奖金亦可兼得。
其次,奎虚图书奖发挥奖项融合的特点,加强与文津图书奖的合作联系。“世界读书日”奖项发布后,在山东省图书馆二楼社科外借室设置文津图书奖、奎虚图书奖获奖图书专架和展台,为期一个月,以飨读者。
最后,对奎虚图书奖阅读推广服务平台重新诠释,将原有的获奖作品“悦”读分享会升级为奎虚读书会,从形式和内容上拓宽阅读推广的边界,实现了奖项评选与阅读推广的有效链接。奎虚读书会将围绕鲁版精品开展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作者、编辑等的现场讲座沙龙交流,讲述作品创作背后和作品里的故事,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次颁奖仪式结束后,由本届优秀奖获得者唐玮副教授开启奎虚读书会的第一场讲座,讲述其获奖作品《母亲河》。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很多人特别是孩子们也许知道黄河、听过黄河,但不一定见过黄河,更不一定了解黄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丰富知识。《母亲河》从黄河的源头开始讲述,以开阔恢宏的油画画面,富有诗意的文字描述多维度呈现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与民族文化,是一本知识型绘本,无论孩子、青少年还是成人,只要拿起本书,在阅读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之际,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母亲河》的著者唐玮老师以儿童的视角,向大家讲述了黄河的故事,带领大家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阅读自然之美,体验艺术之美,学习黄河沿途丰富的历史、地理、生态与文化知识,让孩子们真正领略了黄河之美,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认识母亲河,保护母亲河。
奎虚图书奖简介:
奎虚图书奖是由山东省图书馆2016年创设,联合省内16地市公共图书馆和16家驻鲁出版社共同参与,邀请多位知名学者、教授担任评委,线上线下所有读者均可参与投票评选的大众图书评奖项目。创设七年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共评选出优秀奖图书45种,推荐奖图书119种,特别奖图书4种,出版贡献奖3家。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评选活动、评审会、获奖作品展览、作者现场讲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奎虚图书奖围绕讲好山东故事,在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中积极作为,为培育鲁版优秀图书阅读品牌、传承齐鲁文化履职尽责,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奎虚图书奖积极打造独具山东特色的知名图书奖项,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三个原则”和“三个定位”。一个理念:评审内容上突出“关注本土、倡导原创、大众普适”,突出体现山东特色。三个原则:一是奖项的公益原则。奎虚奖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倡导全民阅读,无任何营利项目;二是评审的独立原则。奎虚奖图书评选活动独立运作,由省图书馆发起和实施,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三是评审的公正原则。奎虚奖成立组委会,整合业界专家、读者、省内地市级图书馆等多方意见,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评审;三个定位:一是搭建作者、读者、学者、出版者、图书馆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二是搭建作者写好书,出版社出好书,读者读好书的阅读推广平台;三是搭建集存乡邦文献,传承齐鲁文化的传播展示平台。
奎虚图书奖系列活动不止于评选,有知名学者、专家参与的评审会、有图书馆和出版社联动的座谈会,还有分享获奖作品的奎虚读书会。奎虚读书会是发挥奖项后续效应、围绕获奖作品开展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旨在发挥阅读引领作用,激发鲁版图书阅读热情,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反映时代面貌和大众审美情趣。(本网记者)
标签: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