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学生在泽城村写生。 卢鹏宇摄 图②: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外景。 左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起写生驿站、举办艺术画展、发展研学村落,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泽城村弥漫着艺术氛围。近两年,左权县选定泽城、桐峪、老井3个片区,用艺术元素改造乡村,吸引许多学校师生与艺术家前来写生采风,探索特色文旅产业,围绕艺术经济发展出一条乡村振兴道路。
太行崖壁挺拔陡峭,莽莽绿意沿着山脉蜿蜒起伏。在晨曦的浸染下,在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中,泽城村“醒”了。
这里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的一个普通小村。来自太原市交通学校的一群学生背着画板,穿过一排排稻草泥墙面的房屋,在一处岔口的大柳树下停了下来。“同学们,就在这儿。”指导老师李琼招呼大家坐下,这里是师生们的写生点。
近两年,左权县选定泽城、桐峪、老井3个片区,用艺术元素改造乡村,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交通学校等省内外学校的师生与艺术家纷纷到来,村子变得格外热闹。
古老村落变身写生基地
架起画板、铺平画纸,水彩班的学生赵昌高宇开始调颜料。这个时节,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幅户外风景的“写生作品”。
生活与艺术,在这幅乡村图画中交融。路旁,不时有村民走过。两名路过的村民停留在赵昌高宇的画前,仔细打量。“奶奶,觉得我画得怎么样?”赵昌高宇出声询问,老人笑意盈盈:“好呢,画得像!这个颜色,以前都没发现这么好看。”
“绿水青山,民俗古朴。守着这么好的景色,不做些文章太可惜!”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仍记得,几年前一名来村里旅游的背包客说过这样的话。
老村求新,何去何从?2021年,左权县提出要变“山水”为产业,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让古老村落变成弥漫着艺术氛围的写生打卡地。泽城村建起写生驿站、引进文旅公司,对村里的老屋子进行修补改造,开发运营逐渐成熟。“我们改造老屋不用水泥白墙,而是用稻草泥这样的传统材料,完整保留乡村韵味。”赵富生说。
“这里的古村风貌保存得非常好,老树、干柴、石头都很有特点,非常适合绘画写生。”李琼第一次来村里,就被这里充沛的写生资源所吸引。“写生是一种主观的构图、造型及色彩赋予。要找到‘自然物象’转换‘艺术形象’的规律,对其进行诠释。”李琼说,“选择左权县作为写生点,更多是看重这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还原’大自然的美。”
丰富业态带动产业发展
在村里的写生驿站见到赵霞时,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想象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
赵霞穿着一身西装,显得尤其干练。不时有旅客来办入住手续,她微笑着询问:“想住民宿小院还是驿站宿舍?”
像赵霞这样在写生驿站工作的本地村民有40多人,有的在后厨、有的做保洁、有的当销售,实现了本地就业。还有不少村民在政府补贴支持下,把小院收拾出来开起了民宿。整个村庄,围绕“写生”服务做起了文章。
写生驿站4层高的主楼与裙楼相连,每一层都有向外延伸的露天阳台,可以眺望整个村庄,也可供师生晒画、写生。“驿站具有住宿、餐饮、展览、会议等多种功能,可以容纳500多人同时入住。”左权文旅运营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明介绍。
不仅如此,村里各个写生点附近,都配备了公共卫生间、零售小商店等设施;沿途修建了公交站点,免费的写生巴士往来穿梭,让师生们自由采风;为了保障写生过程中的安全,村里在道路上安装了摄像头等设备。村里打造起完备的写生基地,为外出采风实践、古村探访等活动提供各方面的管理与服务。
学生们上午的写生结束后,回到驿站准备用餐。一楼大厅,是文创与写生工具商店,不少学生正在挑选物品。还有些学生带回画完的作品,放在走廊里晾晒。空闲的时候,赵霞喜欢去看看这些色彩斑斓的作品,“这些山山水水,都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本来很熟悉,可他们这一画,感觉自己也仿佛生活在画里。”
在不远处的写生基地服务中心,二楼有一条画廊,墙上挂着许多不同风格的画作,有水墨、速写,也有水彩画,有近景特写,也有远景风光,这是去年山西师范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组织写生的作品。20多天的写生结束后,村里布置了这场画展,集中展示艺术创作成果。
“我们打造写生基地的目标,就是为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王立明说。
特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穿过几条小巷,远远看到了一棵老树。400多年的国槐,枝丫交错,其中一侧的树枝不断伸展,“指向”树下的网红打卡点——“老树咖啡”。
这是泽城村的热门打卡地,也是村里打造的写生基地相关业态之一。树前,几位老人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不时给来往游人指引:“老树就在这儿,人多得很。”
郝会明是泽城村的村民,也是“老树咖啡”的店员,此时正在忙着取咖啡豆和封装纸杯。至于咖啡的冲泡,却是由一台咖啡机器人操作——机器人两臂旋转扭动,磨豆、冲泡、过滤,不时发出语音提醒,随之而来的是扑鼻的咖啡香味。
“这儿特别受学生们欢迎,人多的时候都忙不过来。”郝会明指了指咖啡店的一面留言墙,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师生们的体验感受。走近看,上面写道:“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有学生用冰心散文《笑》中的片段,形容他眼中的泽城村。而另一张留言,则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没想到在如此古朴的村庄,能有如此的惊喜!”
如今,随着前来写生的人越来越多,老村里业态逐渐多了起来:石头小街、各色民居、咖啡店、写生驿站,点缀出乡村的美感;画材店、文创店、VR体验馆、写生邮局,新业态散发出时尚气息。“写生邮局举办了一系列设计比赛,把学生们的作品制成明信片,供游客购买。”王立明介绍,截至目前,写生基地已与85所省内外学校签署合作协议。
泽城村与附近的几个片区,如今正在逐步连为一体,发展出一条围绕“艺术经济”的乡村振兴道路。为期21天的学生写生线路和为期7天的艺术家写生线路,吸引各地的写生团队及艺术爱好者;定期举办大型比赛、画展、摄影展、艺术家讲座、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带旺乡村人气。
泽城村所在的麻田镇,有八路军旧址与纪念馆;不远处桐峪镇的上武村,围绕红色旧址开发文旅产业;坐落在太行群山的拐儿镇老井村,突出影视特色,打造光影展播厅,供更多艺术院校师生前来采风……“目前左权县保存完整的红色文化遗址有269处。”左权县文旅局局长路俊华表示,县里正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在保留历史遗址基础上打造特色文旅。
目前,写生基地的3个片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生、研学艺术村落,各地通过引入精品民宿、建起服务站等,把写生与旅游相结合。“今年3个片区将全部投入运营,包括泽城村在内的更多村落,将迎来一条更明晰的乡村振兴之路。”路俊华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郑洋洋 人民网记者 赵 芳)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8日 第 12 版)
责编:张靖雯
标签:
经济
生活